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
     
首页 > 林科院新闻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我想做一颗好种子
 
4月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是我们寄托哀思、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变迁,倡导环保、健康、绿色的祭奠方式已蔚然成风。在共青团的倡导下,按照院党组的统一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参加了“今天,为英烈献花”主题慢直播和“2022·奋进·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
怀想我们的先烈,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挡下敌人的铁蹄,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怀想我们的先烈,在中国民族百废待兴的时刻,用他们一腔热血扛起整个国家,为民族复兴贡献蓬勃之力。
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的八零后,我没有经历十四年浴血奋战,没有经历建国初期的艰苦生活,也没有经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但是无数个英雄形象,自我初入学堂,就已经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小学书本中的邱少云、黄继光,中学书本中的鲁迅、李大钊,大学书本中的毛泽东、邓小平,再到后来工作中的钱学森、李四光,以及去年离世的袁隆平。如果说书本是培育我的土地,那这些鲜活的英雄形象,就是让我茁壮成长的充足养分,从事林业科研工作后,更是对英雄们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也赋予了我们林业科研工作者更神圣的使命。
林业科研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也是枯燥的。终日与大山为伴,工作在每一个山梁,每一条沟壑,可以精准快速的找到样地内每一棵树的位置。我们探索的足迹,从20米到100米,再到后来的500米、1000米,翻山越岭,踏遍样地的每一寸土地。我们迎着晨风中的松涛,踏着暮霭中的晚霞,在山里攀上爬下十几个小时,累到手磨破皮,脚挪不动步。我们习惯了突然的狂风暴雨,也习惯了猛烈的酷暑严寒,下雨就用身体去遮挡掉落的雨滴,只为了保护得来不易的调查数据。小到蚊虫鼠蚁,大到猪熊虎豹,都是我们在山里的“邻居”。常年奔波在茫茫林海,为了追赶工作进度,淡化了节假日的概念,更是经常错过和亲朋好友的聚会。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林业科研工作的苦,不亲身经历,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但是我觉得,还有下一句:“经历了,你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生机盎然,你才知道翩翩飞舞的蝴蝶有多美”。
4月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铜像揭幕仪式上,袁隆平夫人邓则为袁隆平铜像献花。她所戴口罩上的一句话让人泪目:“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关键就看能不能生根发芽,能不能给人类带来贡献、给社会增添正能量。如果能,就是一粒好种子。即便所作的贡献再小、发挥的能量再低,也是好种子。作为一名林业科研工作者,我愿尽我所能,扎根在祖国的绿水青山,扎根在林海山间。做一颗永远都怀揣着梦想,永远都有顽强生命力和昂扬斗志的好种子!
春风和煦,吹绿祖国大好河山;阳光正好,照亮华夏锦绣前程;缅怀先烈,莫忘前辈无悔付出;以身作则,谨记党员使命担当。
 
信息来源:生态所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黑ICP备05000115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4号 电话:0451-86602033 邮政编码:1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