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9日 星 期五 下 农历四月十二

首页 > 林科院新闻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黑龙江省组)对我院5个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现场评估
7月12日至18日,根据国家林草局工作部署,黑龙江省专家评估组组长由国家林草局周建波研究员担任,对黑龙江省12个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进行线上及现场评估,其中包括我院5站,评估组专家组由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辽宁省林科院、黑龙江省林草局共同组成,我院科研处王文帆博士全程参与。
此次评估专家组共7人,评估方式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听取各生态站的多媒体汇报,专家组根据文本材料、实地调研和多媒体汇报情况对各站逐一打分。实地考察包括生态站站点实验室,水量平衡场、综合观测塔、气象站、固定样地和测流堰等,汇报材料包括5年内人才培养、科研产出、成果应用、宣传教育等方面,评估结果及考核材料上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我院5个站分别为:黑龙江雪乡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七台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某站”)。


7月12日,牡丹江分院院长田树新就生态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总体情况等向专家组作了详细介绍,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魏彪就生态站的数据采集、上报和科研活动等进行了汇报。雪乡站特色为开展雪与森林关系研究,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植被演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碳循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研究,揭示张广才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探寻森林健康经营的最佳模式,为区域生态环境及其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7月13日上午,生态所副所长张东来作为生态站负责人,向专家组介绍了小兴安岭生态站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态站的机构建设、数据观测、科研产出、成果应用、条件保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并介绍了牡丹江森林生态站特殊地理位置,是黑龙江省唯一国家一级濒危木本植物东北红豆杉集中分布区,牡丹江森林生态站重点开展长白山——小兴安岭过渡带区域生态效益动态观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与濒危物种保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机制及增汇技术等特色研究。


7月13日下午,齐分院七台河生态站站长李峰向专家组介绍了七台河站的情况,该站位于七台河市龙山林场,采取一站两点的建设布局,以天然阔叶混交林及红松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土壤、气象、生物等方面长期定位研究,重点进行森林碳汇及森林涵养水源、清洁大气环境等方面研究,为维护三江平原黑土区生态安全和国家粮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7月15日,林业所副所长、小兴安岭生态站站长肖锐与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长毕连柱接待了专家组,首先通过座谈对该站的平台建设、运行情况、数据观测、科研产出、成果应用、条件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并实地考察了生态站办公条件、实验条件,以及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区和阔叶红松林观测区两个野外观测的设施设备,专家组对小兴安岭站的建设提出一致好评。

7月16日,齐齐哈尔分院书记、院长张强首先向专家组介绍了扎龙湿地生态站基本情况。扎龙站是我院唯一的湿地站,位于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是鸟类繁衍的“天堂”,保护区栖居鸟类150多种,其中鹤的种类多,数量大,素有“鹤的故乡”之称,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极具松嫩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乃至国际湿地网络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不可替代的科研作用。


扎龙湿地生态站站长刘新宇,对扎龙湿地生态站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汇报,生态站评估工作组的专家们现场考察了扎龙湿地生态站气象观测场、气象观测站房以及地下水位观测井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扎龙湿地生态站提出了宝贵建议。
专家组对省林科院各生态站发展建设和改善检测数据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建议,相信未来我院各站必将协同攻克技术难关、突破技术瓶颈、积极探索生态建设发展,成为推进龙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黑ICP备05000115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4号 电话:0451-86602033 邮政编码:150081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4号 电话:0451-86602033 邮政编码:1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