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首页 > 林科院新闻

    担当起用科技支撑森工发展的重任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院长 申世斌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各项改革目标的推进实施,全省森工林区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森工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举措,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作为森工科技研发中心,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担当起用科技支撑森工发展的重任,把森工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支撑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在三条主线上,做到目标更清晰、角度更准确、措施更有力。
   
  一、紧紧抓住森工经济实现绿色发展这条主线,用科技力量加速推进林下生态产业、生态产品开发工作。一是开发推广绿色科技产业,引领林下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抓好以龙牙楤木、刺五加、大叶芹、桔梗及蕨类为代表的山野菜系列,以黑木耳、杏鲍菇、灰树花、白灵菇、姬松茸为代表的食用菌系列,以蓝莓、五味子、软枣弥猴桃、山葡萄为代表的林冠下浆果系列,以中国林蛙、梅花鹿、花尾榛鸡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系列的高产培育繁殖、深加工技术研究,通过建立科技园区、科技示范林场、成果交易市场等措施,加速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二是发挥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用,把森工食用菌产业打造成绿色支柱产业。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东北地区(黑木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是省级和国家级以我院为依托设立的产学研相结合与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经过一个时期运作,从整体上推进了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下步这两个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要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政策扶持,跳出初级原始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围绕着食用菌产业特点,细化产业分工,减少劳动强度,在生产全过程、各工序上探索工业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方式,让食用菌行业变成利润率高、技术门坎低,更多职工积极参与的产业。三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高端产品带动高效产业。我们林科院特产研究所开发出的林下生态产业项目很多,但是形成规模经济的产业很少,主要原因是缺少对高效益、高科技含量龙头产品的开发研究,致使整个产业还处在原始引种驯化、原材料销售阶段。下步我们要筛选一批高效益项目,从加工工艺和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入手,对整个产业各环节精细研究,形成一批优质高效的产品类的科研成果,用高端产品带动一批高效森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二、紧紧抓住提升森林生态功能这条主线,用科技力量加速推进全省森工森林资源培育提质增效工作。一是加强生态监测和生态示范功能建设。要加速林科院所属的牡丹江生态定位站和小兴安岭生态定位站二期工程建设,力争明年投入使用。定位站建成后可更加有效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监测研究水平,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减灾防灾提供丰富的科学监测依据。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从未被人类干扰的原始生态系统 ,为人类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本底资料和自然生态样板。我们要组织科研人员整理分析保护区50年的生态观测资料,找出人类恢复自然生态的最有效途径和效果评价体系,以更好的指导森工林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丽林实验林场从建场初,就开始“不同择伐强度下阔叶红松林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和“确保森林资源常在永续利用”的课题实验,采伐方式严格按着实验课题设计,历经多年采伐但资源仍保持良好,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评价为“中国林业发展的缩影和体现”。江山娇实验林场是我国林业科学实验网点林场,自1962年建场以来,已经完成了72个生态研究实验课题。我们将对这两个林场实验成果和成型经验进一步分析总结,形成指导森工林场(所)生态建设的模式和理论。二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围绕全省森工正在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继续搞好我省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技术研究,要确立主要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实施原则,和植物材料的选择、结构配置及经营管理技术规程。要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废弃地植被恢复后群落的稳定性研究,典型湿地可持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东北寒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与生物安全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要对以火攻火控制森林大火技术、基于蓝牙技术的林火扑救应急通信、森林消防人员野外作业装备标准化配置等实现重点突破。要对森林气候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管理和病虫鼠害的形成机理、防治方法研究,形成监测、诊断、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防灾体系。三是强化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技术研究。针对我省主要造林树种,继续开展种源试验、家系无性系选择、种子园营建等技术的研究。开展黑龙江省特色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坚果、桨果、木本药材、花卉等特色经济林良种选育和快速繁育,以及林木良种工厂化育苗、无性繁殖等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十二五期后两年,我院将经过多年选育的速生丰产林新品种5个、优质经济林新品种15个、生态公益林新品种15个及对应的育种育林配套技术推向森工林区。特别要对我院培育的生长量比优良种源增产20%-45%的杂种落叶松优良新品种,积极争取通过政府行为强制推广,从根本上提高我省人工造林的产量和质量。
  
  三、紧紧抓住提升科技服务林区社会水平这条主线,用科技力量支撑新兴产业建设和热点问题研究工作。一是建设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大楼,全方位提升科技服务林区社会水平。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大楼,是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林科院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综合建设项目。该项目力争做到明年施工明年竣工,项目建成后,林科院将分散的各研究所集中楼内科研办公,并按建设国内一流林业科研院所标准,进行设计和布置重点学科、标准化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检测监测中心等。在植物和林木良种检验测试、森林食品和药材检验测试、原木、锯材和人造板检验测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湿地与野生动物监测、林业生物灾害监测和预报、森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全面提升科技服务林区社会的能力和质量。二是搞好科企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继续抓好与林业局建立的科企合作关系,建立覆盖整个森工、触角延伸到基地、用户的科技网络。继续实施科技巡访活动,组成科技巡访团队深入林业局,找出企业区域优势、比较优势,帮助企业制定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继续搞好科技创业工作,利用林科院科技创业中心、科技创业孵化器,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科技创业序列;继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宣传工作,与《黑龙江林业报》《森工要闻》合作举办科技大讲堂活动,与林业局合作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十二五”期间,重点适用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每年为基层培养实用人才4000人次。三是侧重新兴产业技术开发,研究森工林业热点问题。全省森工已经将森林食品业、农牧种养殖业、北药业、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业列为“森工八大产业”,我们要按着总局党委的要求,抽出足够数量的科技研发队伍,围绕着上述新兴产业搞好配套技术研究。要充分发挥黑龙江碳汇基金和我院黑龙江林业碳汇技术研究支撑作用,加大碳汇科普宣传力度,加强全省碳汇造林规划计量引导,推进黑龙江省碳汇林业大发展快发展。要研究森工现代林业战略定位、总体布局、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全省现代林业建设进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我院中青年专家、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专家对森工发展的重要咨询作用,大幅度提高为森工决策而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黑ICP备05000115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4号 电话:0451-86602033 邮政编码:1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