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 星 期五 上 农历六月初十
     
首页 > 科普知识


        中国森林认证现状 

  一 我国开展森林认证的意义与作用
  1.加速林业国际化进程的要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林业大国。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对世界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针对国际市场的压力,我国企业也开始注重产品的环境性能并寻求开展森林认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必须制定出有关政策和对策。在2002年9月于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义无返顾地承担起责任,用行动来实践诺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森林认证是国际林业进程的趋势之一,开展森林认证,是我国加速林业国际化进程,适应世界林业发展规律的具体行动,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在世界上的形象。 

  2.建设现代林业的内在需求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森林可持续经营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在,我国林业正面临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发展资源、促进发展的历史重任。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已成为中国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建立新型体制机制,理顺生产关系的过程;是一个改造和提升传统林业,转变增长方式,发挥多种功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实现可持续经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森林认证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3.开拓市场的有效工具
  目前,无论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消费者的环境意识都在提高,只有绿色产品在市场上才会被欢迎。在欧美市场,对FSC认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国内市场,虽然大多数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还不高,但这已是一种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将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环保意识将大大增强。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产品的质量是关键,同时也应符合环境要求。对林业企业同样如此,而经认证的产品符合这一要求和趋势。开展森林认证是中国林业企业保证和开拓市场的有效工具。 

 
 4.促进林业企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森林认证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可以促使企业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从而促进中国林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林业企业的发展。其次,可改善认证企业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提高认证企业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第三,可以促进我国林业企业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可以实现国内林业产业与国际林产品市场的对接,形成外在市场需求和我国林业产业的有机衔接,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 中国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建设与进展
 
 1.发展历程
  在世界森林认证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开始关注森林认证,将它视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潜在的市场政策工具。
  自1995年以来,中国政府的有关人员参加了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和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会议,参与了有关森林认证问题的国际讨论。1999年7月国家林业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认证国际研讨会,促进了政府、学术界和企业对认证的认识和了解。2000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蒙特利尔进程。2001年11月,中国承办了蒙特利尔进程第12次会议。这次会议,引起了我国政府对森林认证的高度重视。此后,政府开始着手开展中国的森林认证工作。
  2001年3月国家林业局专门在科技发展中心下成立了森林认证处,同年7月又组织成立了中国森林认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森林认证工作。这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中国森林认证进程。
  森林认证在我国开展以来,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2003年6月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积极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在2006年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贾治邦局长作出“加强对碳汇、森林认证等热点问题的跟踪和研究”的指示;2007年又提出“抓好森林认证试点,完善认证标准体系”。这些指示为我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指明了方向。 

  2.体系建设
  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于2001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中国将在吸收各种森林认证体系优点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中国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
  随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科技发展中心举办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及森林认证培训研讨班,以提高我国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了森林认证知识的普及。会上,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提出了我国开展森林认证的总体设想:在全面、系统研究全球现有森林认证体系的基础上,吸取各体系的优点,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林情,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一套中国的森林认证体系。
  2002年国家林业局开始组织研究和制定《中国森林认证标准》。2007年9月,《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经营》(LY/1714-2007,9项原则 45个标准和118个指标),《中国森林认证 产销监管链》(LY/1715-2007)正式发布。2008年1月,《森林认证实施规则》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森林认证体系正式建立。2008年4月,国家标准委批准成立“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12月,我国第一家森林认证机构正式注册成立。 

  3.活动进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探索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指标和经营模式,测试我国森林认证标准在不同地区、对不同森林类型森林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为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和全面开展森林认证积累经验,国家林业局于2006年3月在6个省开展了第一批森林认证试点。截至目前,已有三批共22个森林认证试点项目在全国展开。
  森林认证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国林业的特点,结合国际森林认证的基本做法和经验,探索我国森林认证体系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政策措施,制定适合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尽快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
  试点的目标是:促进建立我国森林认证体系,验证《中国森林认证标准》,扩大森林认证面积,培养一支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森林认证人才队伍,为在我国全面开展森林认证和与国际森林认证体系接轨创造条件。
  森林认证试点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19个省,共22个森林经营单位。
  森林认证试点单位一般具有较高的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所有权和森林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较好的森林资源和木材生产能力,并与国家林业局目前在建的各类经营示范点相结合。参加试点的森林经营单位既有国有林业局(林场),也有集体林和公司林。森林类型既有天然林,也有人工林。为了探索研究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标准指标和实施方法,还在浙江省设立了非木质林产品认证试点。
  国家森林认证体系试点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分布在19个省的试点单位成为本省或周边省区林业部门关注的焦点,森林认证的理念迅速得到传播。通过开展森林认证知识培训,促进了森林经营单位将可持续经营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中。通过将我国森林认证标准在各试点单位实际应用,针对不同所有权森林、不同森林类型等实际情况,发现了认证标准指标中一些不太合理或缺乏操作性的要求,使我国森林认证标准经过实践检验后日益完善,有利于我国森林认证的顺利实施。 

  三国际森林认证体系在中国的发展
  1.FSC体系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中国积极推动FSC认证的发展。WWF是全球FSC认证的积极支持者。WWF中国分会从1996年就开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扩大森林认证的影响,如出版《森林认证指南》和相关小册子,召开系列研讨会开展FSC森林认证的培训与宣传,进行森林认证能力建设,开展认证试点直接推动森林经营单位开展森林认证,发动新闻媒体介绍森林认证和国际进展等。
  2001年5月由WWF中国分会倡议,成立了中国森林认证工作组。该工作组由来自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木材加工企业、森林经营单位和新闻媒体等各方代表组成。工作组秘书处挂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工作组运作几年以来,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和工作组会议,各方代表就中国森林认证的发展道路、认证标准的制定以及所需的政策改革措施各抒已见,集思广益,向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政策建议,并通过出版《森林认证通讯》和建立相关网站,以及媒体宣传和推广活动,推动了森林认证在中国的发展。
  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东北开展森林认证试点工作,直接推动黑龙江省友好林业局和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开展森林认证。2005年两个林业局的42万公顷的森林通过了FSC认证,这是我国首次在国有林区开展森林认证。
  2006年3月,FSC中国工作组获得FSC正式认可,在北京成立。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获得FSC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共20个,认证森林面积为136万公顷。我国获得FSC认证的加工企业共981家。
 
  2.PEFC 体系
  PEFC 体系在中国的发展较慢,主要是因为PEFC是一个对国家森林认证体系进行认可的体系,PEFC并不直接认可森林。由于我国的森林认证体系建立较晚,且尚未获得PEFC认可,所以我国也就没有获得PEFC认证的森林。但从2007年10月PEFC 中国办公室在北京正式成立以来,PEFC在中国的活动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已经有83家企业获得了PEFC的CoC认证。 


来源: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网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黑ICP备05000115
联系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4号 电话:0451-86602033 邮政编码:150081